02书屋 > 捡漏宗师 > 第四十九章 吴道子真迹

第四十九章 吴道子真迹


  杨献华的鉴定,无疑是非常专业的。

  古字画鉴定,讲究:一字二画三印章!这是鉴定一张古代字画的次序。

  一张古代字画往往有许多印章,有作者加的印,有收藏者加的收藏印,有鉴赏家加的鉴赏印等。通过印章,可以考察一位书画家的别号、字号、生年、行第、乡里籍、家第、仕途经历、癖好志趣,还能了解这件书画的流传经过,印章为书画鉴定提供了重要的辅证。

  这幅画上面的字不是很多,而且基本上都是后世加上的题跋。

  古代字画的题跋有三类:作者的题跋,同代人的题跋和后人的题跋。

  所谓的题跋,是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、收藏关系,或考证它的真、表扬它的美,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而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。

  而这一幅画,只有后世人的题跋,一共四位唐宋人士的题跋。

  这说明,画作曾经被四位收藏家收藏过,还在这幅画上留下自己的痕迹。

  当然,题跋不能说明它就一定是真的。古代字画中既有伪作,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的作伪情况。

  比如真画配上假的题跋,假的古代字画配上真的题跋,各种各样的题跋作伪在鉴定实践中也是屡见不鲜的。

  “从这题跋来看,最后收藏这幅画的人是宋朝皇帝宋徽宗。这字,也确实是他的,他的字很有特点,后世想要模仿到精髓有点难。”杨献华开口道。

  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的皇帝,他自创了一种字体,叫“瘦金体”。

  画中最后的题跋,就是他的瘦金体。

  其运笔灵动快捷,笔迹瘦劲,至瘦而不失其肉,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。因其笔画相对瘦硬,故笔法外露,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,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。

  这幅画,先不说是不是画圣吴道子的真迹。仅仅是上面这题跋,就很有价值了。

  “这题跋,不知道能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。”赵老说道。

  “题跋对古代字画鉴定是不是可信,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。”

  杨献华举个例子,像乾隆皇帝弘历的鉴定能力差,在许多古代字画作品上写字,妄加评说,将真迹当成伪品,而将伪品说成是真品。

  “元代黄公望的真本和伪本,他就弄颠倒了。董其昌经眼过的书画名迹也很多,但在品评上不严厉,其题跋也不能令信。

  不过,宋徽宗的题跋,可信度比较高。”

  了解宋徽宗这个人的都知道,徽宗酷爱艺术,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,成立翰林书画院,即当时的宫廷画院。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,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。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。

  他除了鼓励艺术发展之外,还是一位大收藏家,在他的指示下,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,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《宣和书谱》和《宣和画谱》,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。

  因此,他本人的鉴定水平,还是很有可信度的。

  也就给这幅画增加了不少信心,赵老和梁老先生也正是因为看到宋微宗的题跋,心里才那么肯定,眼前这幅画就是画圣吴道子的真迹。

  其次,就是看画作,画风等等。

  绘画的手法,无疑和传说中吴道子的画法是一模一样的。

  杨献华也研究了差不多半个钟头,根本找不出画技上的破绽。

  “说真的,RB收藏的那幅《送子天王图》我也去见过,比这一幅确实差一些境界。”梁老先生说道。

  当年,去RB博物馆做鉴定的,他也在名单上。

  那时候,大家一致认定,那幅画只是宋朝的一个摹本,并非真迹,松一口气的同时,也充满遗憾。

  “不错!RB收藏的那一幅,并非真迹,只是一幅模仿度极高的摹本。无论是境界,还是火候,都差了一点。”杨献华点头道。

  画面上没有印章,这是一个疑点,让杨献华有点捉摸不透。

  像宋微宗这样的收藏家、艺术家,竟然也没有在这幅画上留下自己的印章,好像不是他的风格。

  不过,那些字体骗不了杨献华,可以肯定是宋徽宗留下的。

  既然无法从印章下手,杨献华继续研究古画的画芯等材料。

  画芯是绢本,装裱应该是后世重新装裱过的。

  “这是绢本,保存到现在,殊为不易。”杨献华一边看,一边说道。

  他的动作非常小心翼翼,生怕损坏一丁点。

  传统中国古代字画一般写画在纸绢上,所以,熟悉纸绢的时代特点,对于鉴定中国古代字画有相当重要的作用。

  各个时代的绢和纸在质地和工艺上各有特点。前代的纸、绢后人虽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,但后代的纸、绢前代人是绝对利用不到的。

  书画家采用的纸或绢,与他的写画习惯、表现技巧等有连带关系。不同的纸绢有不同的特点,在不同的纸、绢上写画,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。

  一般说来,设色工笔画用绢较多,水墨写意画用纸较多。唐五代以前绘画,几乎都是绢本的。宋代以后,开创和发展了水墨写意画,纸本就渐兴起来。

  “绢本画芯,还有装裱的纸我研究过。绢应该是唐朝的没错,装裱的纸,我想应该是宋朝的。还好,保存得还算不错,后面这幅画应该很少被打开过。而且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密封藏起来过。”梁老先生说道。

 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,这幅画才得以保存至今。

  唐朝到现在,差不多跨越两千年,不要说绢纸这些,就是一块铜铁都有可能腐蚀殆尽。

  良久,杨献华才发表自己的看法:“我个人的意见,认为这是一幅吴道子的真迹《送子天王图》。”

  说出此话,他自己也颇为激动。

  “赵老,能联络一下这幅画的拥有者吗?”他问道。

  得!肉戏来了。


  (https://www.02sw.net/5_5877/450278449.html)


1秒记住02书屋:www.02sw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02sw.net